亚盈app网址
  • 首页
  • 亚盈app网址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亚盈app网址 > 新闻动态 > 萧红:死前留4遗嘱,欲葬鲁迅墓旁,死后骨灰被葬两处,一处成谜_骆宾基_萧军_情感
    萧红:死前留4遗嘱,欲葬鲁迅墓旁,死后骨灰被葬两处,一处成谜_骆宾基_萧军_情感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01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    萧红,这位曾被鲁迅推崇为最杰出的女作家,31岁时因病英年早逝,临终时的她充满了不甘与痛苦。1942年1月18日,她在丈夫端木蕻良和作家骆宾基的陪伴下,转入了香港玛丽医院。那时,她已经深知自己所剩时日不多,但她的内心却仍未接受这个命运的安排——她拒绝死去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。

    当时的萧红,身体已经虚弱到几乎无法动弹。她刚从养和医院转院过来,之前因误诊喉瘤而被错动喉管,身体的虚弱和痛苦几乎摧残了她的意志。尽管如此,萧红依旧不放弃与丈夫端木的对抗,她用充满怨愤的眼神时不时投向他。按理来说,端木是她此时最大的支柱,但她却不依赖他,反而希望他能远离自己。这种情感的距离,源自端木曾经的“失信”——在萧红重病之时,端木曾答应三天内回来,然而三天后,他并未如约现身。

    展开剩余82%

    萧红经历了两次被抛弃的痛苦:第一次是她的同居对象,第二次是她的订婚对象。当时,萧红正怀着他的孩子,最终被他遗弃。两次的背叛让萧红对“短暂离开”三个字特别敏感,尤其是从丈夫口中说出时,这份敏感愈加剧烈。

    端木的离开,虽然不同于以往,至少留下了骆宾基这个青年作家来照顾她。这个年轻的作家,尽管自觉与萧红并无太多联系,却凭借他对她文学才华的崇拜与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,承担起了这份责任。骆宾基从未见过她病重时的萧红,萧红在他心中一直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,他细心照顾她,安慰她,告诉她丈夫只是临时有事去了,不必过于担心。

    然而,骆宾基明白,在一个女人病重时离开的男人,是对她极不负责任的。而端木将这个责任转交给自己,内心的情绪也是复杂的。他敏锐地觉察到,端木的离开让萧红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。某天,萧红在病床上忽然说:“如果我打个电报给三郎,他一定会来救我。”她口中的“三郎”指的是她的前夫萧军。骆宾基早就听说过她与萧军的悲情故事——当初她怀孕被抛弃,无助时正是萧军救了她。这个旧情的牵绊,让萧红坚信萧军依旧会为她赴汤蹈火。

    然而,骆宾基并未意识到,萧红所渴望的并非单纯的救援,而是那个深藏心底的、未曾忘却的情感。即便如此,萧红的心中仍然留有太多的情感寄托与不甘。

    端木归来后,他敏感地察觉到,骆宾基与萧红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亲密起来,这让他心中有了不满,直言对他们的互动产生了“微词”。骆宾基则不无讽刺地反问端木:“你不是去突围了吗?”端木大方承认:“是去突围了,东西都准备好了。”事实是,端木当时确实需要外出筹集萧红的医药费,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拉锯战中,他别无选择。

    端木的再次离开,却让萧红反应过于强烈。她情绪失控地喊道:“端木!你出去!”当骆宾基回忆起这段情节时,他心中依然痛苦不已,因为他看到了萧红最终的孤独与无奈。

    在萧红病重时,端木与骆宾基的争执日益加剧,但萧红却始终无动于衷。她对于男人的依赖,早已深深植根于她的性格之中。萧红无疑擅长让身边的男人爱上自己,但她的敏感与依赖又让她无法维持长久的情感关系。正如俗话所说:“萧红擅长打江山,却不懂如何守江山。”

    萧红和端木的关系,早在两人相遇之前便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交织。她与前夫萧军的婚姻并未完全结束,就与端木展开了关系。即使如此,端木对她的感情也没有完全稳固。在她怀孕时,端木曾默许她与自己同住,但却因外界的言辞纷扰,变得越来越不安。两人曾有过争吵,特别是在端木对萧红因某个女学生而频繁吃醋时。正是这些小摩擦,逐渐加剧了他们之间的隔阂。

    在萧红病重时,端木尽管频繁为她寻找治疗方法,但每一次的转院、误诊都让萧红的身体更加虚弱。最终,萧红被转入了玛丽医院,这里的医疗条件稍好,萧红的精神似乎略微恢复。然而,这仅仅是回光返照的迹象。她艰难地拿起纸笔,写下了自己最后的遗言:“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,留下那半部《红楼》给别人写了”,“半生尽遭白眼冷遇,身先死,不甘,不甘。”

    在这个瞬间,端木和骆宾基意识到,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依旧不愿接受这一现实,安慰着萧红,告诉她一定会康复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们都深知,这一切只是临终的挣扎。

    萧红在临终前,曾留下四个遗嘱,其中两个明确提到她希望将自己葬在鲁迅的墓旁,或者至少靠近大海。这些遗愿,成了端木最深的承诺。他为萧红的后事操碎了心,并在她死后十八年未再婚,始终坚持每年为她守岁。

    萧红最终于1942年1月22日去世,享年31岁。她的死让人痛惜,而她的遗体也经历了多次转移与安葬。尽管战乱纷飞,端木仍坚持将萧红安葬在香港浅水湾,面对大海,正如她所愿。

    萧红死后的遗骨,一部分被安葬在圣士提反女校的后山,面朝她的故乡。1957年,萧红的骨灰最终回到了祖国,她的遗体被迁至广州银河公墓。至今,圣士提反女校的那一部分骨灰依然没有被找到,成为萧红一生中的最后谜团。

    尽管萧红一生充满悲剧,她也曾感慨自己是因为身为女性而遭遇种种不公。但在这个时代,萧红并非完全孤独,她有过鲁迅等朋友的支持,也有男人深深的情感寄托。她的悲剧,或许是时代的产物,也可能是性格的形成。她的去世,仍然引发着无数的争议和讨论,或许,这正是文人所承载的命运——既悲壮,又充满遗憾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    Powered by 亚盈app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